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监狱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4:55: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7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监狱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

司法部、国资委、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司法部、国资委、财政部、银监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监狱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国资委(经贸委)、财政厅(局)、银监会、劳动和社会保
障厅(局):
  监狱企业是监狱改造罪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是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有关法律要求,逐步建立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机制的重大改革措施。为保证
监狱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监狱企业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3]7号) 以及国务院关
于企业关闭破产的有关文件,结合监狱企业的实际情况,现就监狱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监狱企业关闭破产条件
  本《通知》所称监狱企业,是指监狱依法设立、产权属于监狱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国有
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监狱企业,可以申请政策性关闭破产:
  (一)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
  (二)资源枯竭、无发展前途的企业;
  (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淘汰或关闭的企业;
  (四) 因监狱布局调整无法随迁而需要关闭的企业。
  二、预案的制定
  (一)省(区、市)监狱管理局负责研究制,定所属监狱企业分期分批实施关闭破产建议项
目的工作计划,组织相关监狱企业制定政策性关闭破产申报预案和实施预案。
  (二)制定企业关闭破产预案,应当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
于印发{中央企业及下放的煤炭; 有色金属企业关闭破产实施办法)的通知》([2000]32号)
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3号)为指导,深入
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文字表述准确,法律依据充分,数据真实可信,具有可操作性。
  三、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一)监狱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的申报工作,按以下程序办理:省(区、市)监狱管理
局负责组织审查所属监狱企业申报关闭破产项目的预案,并报省(区、市)企业兼并破产和职
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审核,并签署意见。经审核签署意见后,由省(区、市)司法厅(局)监狱
管理局正式行文报送司法部。司法部负责集中审核汇总,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
工作领导小组。
  (二)监狱企业破产预案审批工作由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按规定
程序办理。
  (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关闭破产计划项目的关闭破产监狱企业,要切实做好各项前
期准备工作,并按规定将准备工作情况及相关资料报告当地政府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
工作协调小组审核批准后,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职工安置方案须报同级劳动保
障部门审核,凡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资金不到位的,不得进入关闭破产程
序。
  (四)监狱企业关闭破产进入法律程序后,各有关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和监狱,要积极
配合法院做好债权回收、债权人会议、破产清算和职工安置工作。
  四、资产和债务划分
  各有关监狱必须按照《监狱法》,财政部、原国家国有策性关闭破产预案的审查工作;切
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全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奖励在推动我市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管理以及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并取得突出成绩的。
第三条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属于:省内先进水平或者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应用、转化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中,获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五)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第四条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下列四等:奖励等级 荣 誉 奖 奖 金
(元)一等奖 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状和证书 10,000二等奖 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状和证书 5,000三等奖 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状和证书 3,000四等奖 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状和证书 2,000
第五条 对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特殊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授予特等奖,其奖金额高于一等奖。
第六条 成立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七条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审批程序如下:
(一)一个单位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按照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由市主管局或县(市)、区科委进行初审,合格的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由主持单位组织联合上报,如其中某个单项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也可单独上报,其审批程序同前。
(二)市级学术团体可向市有关部门推荐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经有关部门初审后,合格的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三)个人完成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由所在地的县(市)、区科委负责初审,合格的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第八条 经批准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在授奖前公布。自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如有异议,由有关初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裁决;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九条 经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批准授予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从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中列支。
第十条 获奖项目的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如获奖项目经过上一级评审委员会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其奖金只发给差额部分。
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应当按照贡献大小合理分配,不得搞平均主义。
第十一条 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 获奖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应撤销其奖励,退回奖金,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11月6日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若干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0年6月27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使批准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法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每年年初,应将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年度计划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在审议通过之前,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将该法规草案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部门征询意见,并通过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部门征询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
员会有关办事机构、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意见。
被征询意见的单位和部门,应就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合法性、可行性和规范性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部门汇总、整理,并告知该法规的制定机关。
第五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将报请批准地方性法规的书面报告、地方性法规文本和说明,一并送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报请批准地方性法规的书面报告,应由报请批准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签署。
第六条 对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部门进一步征询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办事机构、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意见,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
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列入会议议程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作提请审议批准的汇报。
第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一般实行一次会议审议。主要审议是否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对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内容,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予以修改。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时,应通知该法规的制定机关派员参加。
第八条 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应就批准该法规的决定草案进行表决。
第九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书面通知该法规的制定机关,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未予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该法规的制定机关。
第十条 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由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用公告予以公布,须注明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地方性法规和公告,应在该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市级报纸上全文刊登。
第十一条 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需要补充、修改或废止的,其批准程序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0年6月27日